【摘 要】通过对绿化与生态、绿化与环境的关系论述,阐明了绿化在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绿化是指植树、栽花、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开云彩票的人为行动。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绿化已经不单纯是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效果;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标志着国家富足、民主繁荣和社会文明。绿化不仅仅改善人们的居住、出行、劳动、休憩环境,而且也提高了社会地位、文化品位、文明开云彩票程度。现就绿化中所蕴涵的内容,从生态学的角度,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人的生存需求,包括对物质、文化、精神的需求。人类早期的生存,主要依赖自然界所提供的栖息、取食、劳动,甚至用来作为防御敌人(其他动物)的场所。树叶蔽身,摘果为食,茹毛饮血,钻木取火进攻人类,繁衍进化从自然界中攫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人类在自然生产时期的古代,懂得了依赖森林自然资源取得自己必需的生存物质和安宁优美的生存环境开云彩票,因而也就朴素地热爱和保护自然界的环境。当人类社会到了资本积累时期,自然界大量的资源被盲目恣意掠夺,给全世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灾难。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环境恶化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迫使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中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在全球地圈、生物圈平衡上的作用,开始意识到人类生产兴亡与生态系统的密切关系,开始懂得怎样才能获得对自己生存、生活最有利的长远和根本的物质利益与环境利益。
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资源具有很强的再生性。生物是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包括人,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环境之间的能量统一和物质的转换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循环。人作为生物物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与其它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循环过程中,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人在寻求生存环境时,与其它生物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使生物物种增加和种群扩大,推进生态系统由单一的简单的循环演替为高级的复杂的循环,提高自然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人极易忽略其它生物对自身生存的制约和影响,为维持生存或满足自身需要,侵害生态系统,包括与其它生物争夺地域、抢掠食物、剥夺生命、阻断生物链等,使生物物种锐减和种群萎缩,使生态系统由高级的复杂的循环蜕化为单一的循环,造成自然环境质量脆弱。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的核心。人们通常把植树、栽花、种草,绿化美化环境;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统称为生态建设。绿化的市值就是创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人们进行绿化,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系统功能的手段。它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健康、文明开云彩票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育生命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发展生产力的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构建林业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关系,坚持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充分调动林业人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创造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使经济社会在总体平衡中健康向前发展;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在加快林区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使全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总体和谐。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拉动;对外交通仍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林区职工群众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对因灾因病等特殊情况致贫人员救助难度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我们要通过构建林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和谐大业,生态为本。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是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护大森林,因此,必须以建设现代林业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确保森林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突出抓好部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县、自然保护区开云彩票、生态功能区、农村保护建设。抓好植被恢复,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控制。为林业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
(2)实施资源培育工程,提高森林蓄积和覆被率:继续巩固营林基础地位,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森林蓄积和覆被率。坚持培育市场价值高的目的树种,坚持重点区域培育和“见缝插绿”相结合,能造林的地块都要造林,能补植的地块都要补植。抓好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实施营林工程,开展公益林抚育和低质林改造。对近山区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废弃场址和采矿迹地进行人工造林或植被恢复,对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次生林地加快人工更新,实施封山育林。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非经营性资源消耗绿化。
(3)实施资源保护工程,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坚持把森林防火作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航空护林、生物防火隔离带、基础设施、重点火险区治理和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防灭火能力,力争达到国际现代化林火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自然保护区工程,使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在抓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使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和行政执法力度。
总之,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更重要的反映了人与人关系。绿化不是一个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开云彩票进化需求,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环境。绿化所产生的效应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科]